样品前处理方法的评价标准
有人说“选择一种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等于完成了分析工作的一半”,这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具体样品,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去选择合适的呢?迄今为止,没有同一种样品前处理方法能完全适合不同的样品或不同的被测对象。即使同一种被测物,所处的样品与条件不同,可能要采用的前处理方法也不同。所以对于不同样品中的分析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一般来说,评价样品前处理方法选择是否合理,下列各项准则是必须考虑的:
①是否能最大限度地除去影响测定的干扰物。这是衡量前处理方法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否则即使方法简单、快速也无济于事。
②被测组分的回收率是否高。回收率不高通常伴随着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较差,不但影响到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而且最终使低浓度的样品无法测定,因为浓度越低,回收率往往也越差。
③操作是否简便、省时。前处理方法的步骤越多,多次转移引起的样品损失就越大,最终的误差也越大。
④成本是否低廉。尽量避免使用昂贵的仪器与试剂。当然,对于目前发展的一些新型高效、快速、简便、可靠而且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尽管有些仪器的价格较为昂贵,但是与其所产生的效益相比,这种投资还是值得的。
⑤是否影响人体健康及环境。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污染环境或影响人体健康的试剂,即使不可避免,必须使用时也要回收循环利用,将其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⑥应用范围尽可能广泛。尽量适合各种分析测试方法,甚至联机操作,便于过程自动化。
⑦是否适用于野外或现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