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808-7372

加入收藏
浏览全部产品分类
发布日期:2022/4/13 10:34:00

芳香型聚酮化合物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以阿霉素、四环素为代表,细菌来源的芳香型聚酮化合物主要由二型聚酮合酶合成。因此,利用生物合成关键酶的基因挖掘策略可提高芳香型聚酮的发现效率。然而,虽然快速累积的基因组测序和基因挖掘方法提供了新天然产物发现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还无法认知芳香型聚酮分子的全球数量和潜在结构多样性,无法回答 “是否我们从大自然得到了所有主要聚酮类型”、“还有多少聚酮分子没有被发现”等重要疑问。基于此,西湖大学张骊駻课题组采取泛基因组大数据策略,分析了细菌来源芳香型聚酮的分子进化过程以及结构多样性,首次提供了芳香型聚酮天然产物的全球蓝图。

图1. 芳香聚酮天然产物的全球蓝图以及新分子发现示意图。图片来源:Angew. Chem.

首先,西湖大学团队关注到芳香型聚酮分子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蛋白CLF,通过比对167个已表征基因簇及其对应产物,发现了此蛋白氨基酸序列不仅能预测其生物合成产物的化学类别,还可以分辨产物的分子唯一性。随后,从公共基因组数据库中提取了3254个芳香型聚酮生物合成基因簇,构建了其生物合成关键酶的全球系统进化树。基于关键酶的序列和产物分子的结构对应关系,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芳香聚酮的全球丰度、分布和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放线菌中的非链霉菌属具有挖掘新型芳香聚酮的丰富潜力,并且利用外推法预估了自然界的总芳香型聚酮分子数量。此外,大数据进化分析揭示了此类化合物和放线菌门细菌的胞子产生能力有密切相关,揭示了该类天然产物在生态中的重要潜在功能。

图2. 细菌来源芳香型聚酮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酶全球蓝图。图片来源:Angew. Chem.

最后,利用芳香型聚酮全球蓝图,作者从两个菌株中鉴定出多种新型芳香聚酮分子。在菌株Streptacidiphilus oryzae中分离得到了带有新颖骨架的萘吡喃类化合物oryzanaphthopyrans (1-3) 及其潜在的生物合成中间体oryzanthrones (4-7)。同样,在菌株Streptomyces yangliensis 中得到了新化合物WS-5995 D。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结果,作者还对二者的生物合成途径提出了初步假设。

图3. 新颖芳香聚酮分子oryzanaphthopyran的发现。图片来源:Angew. Chem.

总之,作者通过泛基因组大数据分析,揭示了细菌来源芳香聚酮的全球分子蓝图,并应用于基因挖掘获得了结构新颖的芳香聚酮化合物。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工作给予了细菌来源芳香聚酮化合物的量化和综合视野,从而促进未来对细菌中芳香聚酮的全面探索和开发。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是西湖大学博士生陈闪冲和助理研究员张驰。

来源:X-MOL

上一篇:2022年清明节放假通知
下一篇:Cell report:微生物通过免疫依赖性调节肠道干细胞分化

谱析_标准物质中心  版权所有_京ICP备13023377号-3